聯招改選策略

聯招改選策略

高考放榜在即,同學想必心急不已,開始盤算聯招如何改選。好好利用最後一次改選機會,悉心編排25個選項,自可增加被取錄機會,同學可參考以下原則和策略。
 
 
基本原則

1. 興趣為先
同學考慮聯招改選與當初編排志願時一樣,須以興趣為先,因為選讀自己有興趣的課程,才能有更大的學習動機。有些同學為求取得學位,改選時不顧興趣,到真正就讀的時候才發覺力不從心,可能因此浪費了幾年大學生活。反而因應興趣選擇課程,同學定能讀得愉快而投入,成績也自然不用擔心。
 
2. 出路前景
課程的出路前景一直是學生和家長非常關注的因素,同學在了解自己的興趣後,可參考家長、朋友和老師的意見,選定某些將來投身的行業。須注意的是,行業的發展不一定盡如人意,今年興旺的行業,在幾年後可能因各種因素而不再興旺,因此同學不應隨波逐流,應結合個人興趣與行業前景的預測,以選定課程。
 
3. 量力而為
六月尾高考成績公佈後,同學應理性地評估入讀課程的機會。如何評估機會﹖同學可以各院校公佈的收生中位數的成績作標準,成績等同或高於中位數,入讀機會便較大;低於中位數,機會便較小,有一定風險。最後一次改選事關重大,編排志願時,切忌心存僥倖,有把握與沒把握的課程必須佈置得宜,方為上策。
 

注意事項

1. 正確解讀報讀比例
坊間報章會公佈一些課程的報讀比例,並以此說明競爭情況,同學應明白競爭情況與收生成績(Admission Grade)可能是不相關的,競爭大不代表收生成績高。例如報讀精算的人較少,但收生成績很高,報讀社工的人較多,但收生成績較低。
 
2. 如何參考入學成績
在參考過往收生成績時,同學應明白每年收生成績將會有所變化,故不應盡信這些成績,至少應參考多一至兩年的數據。而各課程收生成績的參考價值略有不同,收生人數較多的學系,它的收生分數在每年之間變化會較穩定,收生成績於是更可靠;若收生人數少,收生分數會較為反覆。
 

改選策略

1. 善用Band A
從過往聯招公佈的收生統計資料可見,港大、中大和科大去年取錄的新生超過九成來自Band A,理大、城大和浸大亦有七成新生來自Band A,這六間大學派予Band C至E的學位為數甚少。因此,同學應因應心儀課程,善用首六個選項,尤其是Band A的選項,以增加入讀機會。
 
2. 由難至易
同學要注意選科次序應由難度高的課程開始,漸漸向下調整,以增加入讀稱心課程的機會。第一志願可以是只稍有把握的課程,第二志願的把握應較大,第三志願應最有把握。如化學系放第一,醫科放第二的話,那便會白白浪費第二志願。因為若同學不幸未夠分數入讀化學系,自然不足以入讀醫科。相反,若同學足以入讀化學系,自然不會入讀醫科,因為已被化學系取錄。當然,若兩科的收生分數差距並不太大,這種做法仍是值得一試的。
 
3. 了解各大學/課程收生要求
同學應留意學系對高考的必修科目要求,不要選一些自己根本不合資格的課程。當初填表時,對大部分課程只有初步認識,改選時務必將該些課程調至最後。另外,部分課程聲稱只考慮Band A申請人,將這些課程放在Band A以外,既喪失被取錄機會又浪費了一個選項。
 
4. 把握面試機會
部分課程將於聯招改選後進行面試,同學可嘗試將有關課程放於Band A,以取得面試機會。當然,同學應根據以上各點一併考慮,以增加取錄機會。